中新網博鰲4月16日電(記者 王辛莉)進入第二季度,政府新一輪調控政策下,房地產業開始顯現效應。在16日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上,與會學者和業界表示,面對房地產業調控,政府和企業都需創新。
16日下午,博鰲亞洲論壇舉行《持續調控下的房地產業創新》分論壇。
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認為,房價與老百姓收入之間的尖銳矛盾是當前房地產領域突出矛盾。要解決這一矛盾,政府需要四個創新:一是調整城市結構,使一、二、三線城市容納人口規模達到一定合理比例,以此改善不同城市的住房需求;二是土地制度的調整。宅基地置換問題已成為非解決不可的問題;三是調整中央和地方稅負關系問題;四是調整收入分配結構。
與會的房地產企業嘉賓都認為,在新一輪國家調控政策下,房地產業本身必須創新。
首都創業集團副董事長、總經理劉曉光稱,房地產企業要在業務模型上、管理模型上、融資模型上不斷創新,才能適應新的形勢。
十二五期間,中國政府將推出3600萬套保障房。劉曉光表示,未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競爭將比較激烈,政府保障性住房占據房地產半壁江山,對房地產行業有一個好處就是要在產品上去不斷創新。
4月15日,國家統計局公布國民經濟一季度走勢情況,從統計資料和相關數據看,中國房價調控效果顯現,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的趨勢減緩。
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今天在分論壇上說,2011年將是一個分水嶺,此前,政府調控的是上漲因素,如市場的供應量、需求量,從土地、貨幣政策、按揭貸款成數等進行調控,而今年直接調控結果,限價、限購。他稱,要讓房地產行業平穩發展,最根本是要降低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性。
劉曉光認為,目前政府調控初見成效,從房地產發展模式來講,第一,雙軌制格局基本確定;第二,遏制一些熱點城市過快增長的調控目標顯現;第三,從資本市場、資金市場扼制對房地產業過快增長的措施已見成效。他預期,今年8月份,政府宏觀調控政策對房地產業的影響將更加清晰。